大家好啊,我是DanielJunker,是一枚生活在美丽的德国南部山区的Schwäbische Alb(施瓦本)的体育、地理老师。一年中有空时好和朋友出去攀登和骑行。实际上,以踩脚踏车的方式旅行已经有近25个年头了。对我来说,骑行是一个和不同地区的人,不同的文化交流沟通的,最好的方式之一。将生活简化,和许多骑友一样,我从传统公路风,比如:Germany to Nepal (德国-尼泊尔)、Karakoram Highway (中巴友谊公路 / 喀喇昆仑公路)、Indiamanali-leh highway (印度东部钦奈泰米尔纳德邦-西北部列城),转变为bikepacking野路风,比如:Norway’sHardangervidda (挪威哈单维达国家公园), Romania’s Carpathians(罗马尼亚南部的喀尔巴阡山区), Kyrgyzstan’s Tian Shan Traverse (吉尔吉斯斯坦的天山路线)。
作为一名地理学家,能再次造访一些曾经造访过的地方是非常欣喜若狂的。去观察这些地方所发生的变化;去和当地人交谈、询问他们对这些变化的看法是趣味十足的。因此,这也至少是2019年重返Annapurnas(安娜普尔纳)的理由。在此之前,我曾于1997年和2007年以徒步的方式造访过这个地方。记得上一次到达了上安娜普尔纳区域,看到推土机和摩托车首次进入这片徒步地带时,就已经产生bikepacking的想法了。
接下来说说装备吧。在尼泊尔季风季骑行,我非常明了该选哪一台座驾—KonaRaijin Ti. 对于一段不超过300公里、大部分是崎岖路面、伴随潮湿季风性气候,且得HAB上索隆拉垭口的短程来说,这绝对是最完美的座驾。虽然大部分骑程(cycling trips骑行旅程,译者注)都骑着dropbar 的Salsa Fargo,但我认为对于这段有着不少土坡蠕移(缓慢地爬陡峭的土坡,译者注)路段且不得不推车的短程来说,是“爱莫能助”的。
在为这段骑程作准备和在EastonHeist 27.5轮圈上安装 Schwalbe Nobby Nic 2.8真空胎时,脑海中闪现“淤泥”而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一丝怀疑。是不是带fatbike会更好?路上会有多大量的淤泥、泥水呢? 一番深思熟虑后,最终还是决定带 Sona Raijin Ti。为了从轻,用较轻的碳叉取代了常用的线圈避震叉,估计这次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土坡蠕移,也不用一整天都放坡。另外,把双盘11速更换为单盘11速,反正爬坡时得一直用最大的飞轮。最后,就只剩下车把的选择了。
我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碳把实测,是今年4月在 Morocco High Atlas Mountains (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)骑程中才开启的,虽然SalsaCowchippers 在途中断了!还好那时比较幸运,当地的工匠用金属屑、胶水和胶带修复了车把,也因车把本身较为结实而最终坚持到骑程完。我长期关顾的车商Rainer在得知这次骑程计划后,送了一个Specialized 碳平把与我。他说此把完美搭配Raijin和这次的配装,最后我听从了这个建议,也将断把之事抛之脑后。
Raijin的配装几乎完美,实际也如此。我们在骑途中遇到了许多奇妙的人,看到了众多壮观的山景。这次的潮湿季风性气候较上一次影响颇小,途中只遇到了几次滑坡和有且只有一次桥被冲毁的情况(一座上一次造访时不存在的桥,作者自注)。桥没了就等于说在UpperMarsyangdi Valley(上马相迪村)区域内几乎无交通了。不管怎样,现在这个区域因道路交通建设而变化颇多。当地居民的生活成本随之降低,且需要向外界求助时也更效率。那些依靠旅游业生活的人们也因此挣扎着,因为旅游业本身因“开放”随之改变着。现在的人们鲜有步行,更多的是开着吉普车或是骑着车在这些蜿蜒的道路上行驶。这些些改变,也总是伴随着得与失,而我则希望这对于尼泊尔人来说会是利大于弊的。